當前位置: 首頁 / 政務公開 / 政府信息公開平臺 / 政策文件 / 政策解讀
  • 索引號: 15248770H/2022-01610
  • 主題分類: 民政、扶貧、救災
  • 發布機構: 永平縣民政局
  • 成文日期: 1671586878000
  • 發文字號: 〔〕
  • 體裁: 其他

《永平縣“十四五”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》政策解讀

  • 永平縣人民政府
  • 發布時間:2022年12月21日
  • 來源: 永平縣民政局
  • 【字體: 大  中 
  • 【打印文本】

加強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,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、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。

《永平縣“十四五”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提出,將建立以全縣75個村(社區)為基本單元,以村(社區)居民、轄區單位為對象,以各類村(社區)服務設施為依托,以滿足村(社區)居民生活需求、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,以公共服務、便民利民服務、志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社區服務網絡和運行機制,著力提升城鄉社區服務社會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專業化和組織化水平。

《規劃》明確,2025年末,全縣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、社區政務通用自助服務覆蓋率均達到100%,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筑面積的比例不低于10%,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力爭達到30平方米以上,居民活動區域面積占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總建筑面積比例不低于60%,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力爭不少于18人。全縣黨建引領社區服務機制更加健全,政府作用更好發揮,村(社區)服務社會化、法治化、智能化、專業化和組織化水平全面提升,服務主體和服務業態更加豐富,線上線下服務機制更加融合,精準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,村(社區)吸納就業能力不斷增強,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,更好解決人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

《規劃》提出,要健全完善村(社區)黨組織引領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主導、村(社區)居民為主體,群團組織、社區社會組織、社會工作者和轄區單位共同參與、協同開展村(社區)服務的體制機制。推動有物業服務的社區建立健全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。發揮村(社區)黨組織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,引導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社區服務,增強自治能力,提高自我服務水平。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村(社區)養老服務業發展,引導民營企業進入村(社區)服務領域,支持企業發展村(社區)養老、托幼服務。鼓勵引導轄區單位向村(社區)居民開放停車場地、文化體育設施、會議活動場地等資源。

全面推行“一窗”受理和“一站”辦理,推動公共教育、勞動就業、社會保險、醫療衛生、養老服務、社會服務、戶籍管理等領域群眾經常辦理且基層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,以委托受理、授權辦理、幫辦代辦等方式下沉至便民服務中心(站)辦理,實現政務代辦服務村(社區)全覆蓋。村(社區)服務設施開放和服務時間一般不少于每天8小時,群眾關切項目應開展24小時線上服務,保留必要線下辦事服務渠道,及時響應居民需求。

為更好地提供民生保障,《規劃》建議,要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,建設集中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,多渠道提供就業創業服務;要大力發展村(社區)教育,搭建終身教育數字化學習公共服務平臺,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支持服務;要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服務便利化,提升郵政、金融、電信、供銷、燃氣、電、廣播電視等公共事業服務水平;還要推動物流配送、快遞、資源回收商業網點向村(社區)延伸,強化農村地區農產品收購、農資供應等服務供給。

同時,開展平安村(社區)建設、法律服務社區、社區應急服務與處置行動。加強村(社區)警務工作保障,深入推廣城區“一區一警兩輔警”和農村“一村一輔警”模式,開展平安村(社區)創建活動。完善“一村(社區)一法律顧問”制度,發展壯大村(社區)法律服務志愿者、人民調解員等隊伍。定期開展防災減災、消防安全宣傳培訓進村(社區)和應急避險、應急處突、消防演練、反恐演練活動,100戶以上村莊100%完成消防水源、消防管網建設,所有村(社區)均設置1名災害信息員。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永久免费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